初冬时节,收获正忙。沙洋镇闸口村种植的黄瓜迎来了大丰收,农户们忙着采摘成熟的黄瓜,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景图。
近日,记者走进闸口村蔬菜大棚,一根根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朵朵黄花点缀其间,前来务工的村民们穿梭在瓜棚各处,精心挑选、采摘成熟的黄瓜。
“瞧,我们种的黄瓜瓜条顺直,口感脆嫩,特别受欢迎……”今年53岁的苏忠山是一位有着30余年蔬菜种植经验的行家。2019年,由于原有房屋土地被征收,他来到闸口村,通过租赁大棚的形式,继续在蔬菜种植的道路上追逐自己的理想。
“我总共有60余个大棚,其中8个大棚种植黄瓜,亩产4000公斤左右,按照今年的行情,一亩地8000余元。”苏忠山介绍,要想把菜种好,技术和经验缺一不可,还必须在管护上花心思。从育苗、管护再到收获期,最多的时候聘请务工人员达到10余人,为周边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在这里务工很不错,每月大概3000元,劳动强度又不高。”工人刘梅芝一边熟练地采摘黄瓜一边说道。
闸口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村,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城郊村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瞄准城区“菜篮子”基地定位,通过党员干部和蔬菜专业户示范带动,引导村民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蔬菜种植,增加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村民增产增收。
“露天蔬菜预计今年收益450万元左右,带动村民务工增收80万元。村集体流转农户40.5亩田,建成65座大棚,预计大棚发包收益8万元左右,可以带动村民务工增收3.6万左右。”闸口村副主任杨贝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传统农业优势,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让更多村民依靠“菜篮子”鼓起“钱袋子”,助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记者 王紫优 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