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沙洋县凤林家庭农场的稻田中,社员们正忙着进行稻虾田收割后的晒田、平整、田埂加固等稻田改造工作。社员们忙碌的身影,在秋高气爽的荆楚大地上,宛如一幅丰收画卷。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与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沙洋县稻田综合种养的模式发展迅速。这种种养结合、一田两用的生产模式,既保障了农民增收,也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按照《荆门市2024年秋冬渔业开发意见》要求,沙洋县水产发展中心积极行动,广泛宣传,大力实施“两改两建”,吹响了秋冬渔业升级改造的号角。
沙洋县凤林家庭农场通过多年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在毛李镇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新技术、新模式等试验示范。通过近两年的生产实践和荆门市水产发展中心的指导,农场决定开展稻田“无沟化”稻虾种养模式。10月24日,在沙洋县凤林家庭农场,几台推土机、挖掘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正在对原200亩虾稻田进行虾沟填平、小田变大田、田梗加高等作业。
农场负责人介绍说,这200亩的虾稻田经无沟化改造后,可以增加水稻种植面积约30亩左右,稻谷、小龙虾亩均增收400元,可实现增收10万元,既保护了耕地,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还实现了农民增收,契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可谓一举多得。该负责人还介绍,农场依托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虾鳝科技服务小分队”的技术支撑,开展植物干细胞微生态生物合成制剂在稻虾养殖过程中的应用,降低土壤潜育化程度,实现稻田生态、低碳生产,稻田综合种养、无抗替抗养殖、养殖尾水零排放、稻田底泥生态原位降解,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示范效果。
此外,沙洋县立足于渔业发展,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类项目资金,在毛李镇培昌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曾集镇万里天润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多家养殖主体,开展稻虾“无沟化”模式改造2万多亩。(通讯员 沈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