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部门动态

马良镇:特色种植助增收 撑起农民“致富伞”

发布日期:2024-11-19 11:34信息来源:沙洋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沙洋县马良镇积极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撑起农民“致富伞”。

眼下,立冬已过,秋收已渐近尾声,与周边萧条的景致不同,位于马良镇的沙洋县吉泰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萝卜种植基地一片绿意盎然。这几天,合作社种植的8000亩萝卜喜迎丰收,趁着天气晴好,合作社抓紧组织人手采收萝卜。

在合作社萝卜地里,10余名工人在田间穿梭,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采摘工人将萝卜从泥土中拔出,整齐地码放在地垄两侧,除叶工人使用特制的砍刀迅速去除萝卜顶端多余的叶子,随后装载工人将已除叶的萝卜装载并运往合作社清洗车间。一车车圆润硕大的萝卜“走”过清洗传送带,经过多轮清洗后,被装袋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种植了8000亩萝卜,亩产在5吨到5吨半左右,产量估计可达4万吨。”看着眼前的丰收之景,沙洋县吉泰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阳甲寅难掩心中的喜悦,他告诉记者,合作社去年种植了6000亩左右的萝卜,产量便达到3万吨,今年萝卜行情不错,便扩种了2000亩。

与沙洋县吉泰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相隔不远的沙洋县大丰种植合作社种植的玉米和地瓜也同样迎来大丰收,丰收的美景与喜悦的劳动场景共同勾勒出一幅勤劳致富的乡村画卷。

置身于玉米田中,一行行玉米整齐排列,工人们迎着朝阳,趁着晴好天气,一边话家常一边手脚麻利地采收玉米,装车运往市场。

“今年一共种植了50亩,亩产约1500斤,收购价格在1.2-1.3元左右,预计总产值可达10万元。”沙洋县大丰种植合作社总经理姚峰介绍,这片甜玉米是小麦收割后赶种的,比今年的玉米上市稍迟,错峰销售,市场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地瓜地里也同样热闹非凡,工人们将长势茂密的地瓜叶清理到一边,顺着藤蔓走向,一铁锹下去,一个个带着泥土的地瓜就被挖了出来。

“我们挖地瓜,一天差不多100块钱,这个活简单,几个人说笑着干活,就把钱赚到了。”马良镇花立村村民万雄英一边介绍一边动作麻利地踩下铁锹,用力压下锹柄,右手拉住藤蔓,轻轻一提,一个身着“灰衣”的“大胖子”便被带了出来。

“今年种植了100亩的地瓜,亩产10000斤左右,现在市场行情在每斤0.6元,估计总产值可以达到50余万元。”想着即将到手的收入,姚峰高兴地说道。

1997年,姚峰退伍后返乡创业,经过多次尝试,2010年和朋友合作创办沙洋县大丰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 100余亩,经过多年摸索学习,逐渐挑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地瓜、玉米、包菜、白菜等农作物品种。如今,合作社种植面积已扩大至近400亩,总收益可达100余万元。同时,合作社还利用资源优势,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其他农户利用自家农田种植特色农作物,并通过合作社进行销售,有效带动农户们丰产增收。

“跟着合作社种地瓜,比往年种小麦、黄豆,每亩能增收1000余元。”马良镇耀星村村民张小军告诉记者,自己种有20余亩农田,农闲时节,张小军都会在合作社打零工,赚些生活费。今年,张小军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种植了8亩地瓜,为他增加了10000多元的收入。

马良镇位于江汉平原,千里汉江傍镇而行,这里拥有适宜特色农作物生长的沙土地、充足的光照和温和的气候,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发展至今,马良镇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已高达18000多亩。

“目前主要种植萝卜、白菜、包菜、冬瓜、南瓜等品种,可以为我镇提供就业岗位高达600多个,创造社会价值3000多万元。”马良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家武说道。(记者 程微 孔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