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沙洋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科技强农,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结构性改革,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31亿元,同比增长4.91%。
一、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比较稳定。
1.夏收作物丰产丰收。小麦播种面积38.86万亩,比上年39.58万亩减少0.72万亩,同比下降1.82%;总产8.69万吨,比上年8.53万吨增产0.16万吨,同比增长1.88%;单产224公斤/亩,比上年215公斤/亩增加9公斤/亩,同比增长4.19%。油菜播种面积73.45万亩,比上年70.87万亩增加2.58万亩,同比增长3.64%;总产12.68万吨,比上年12.28万吨增加0.4万吨,同比增长3.26%;单产173公斤/亩,和上年173公斤/亩持平。小麦单产的增长和油菜播种面积的增长为夏收作物的丰产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秋粮生产形势基本稳定。早稻播种面积0.44万亩,比上年0.43万亩增加0.01万亩,同比增长2.33%;总产1.97万吨,比上年1.94万吨增加0.03万吨,同比增长1.55%;单产450公斤/亩,比上年455公斤/亩减少5公斤/亩,同比下降1.55%。中稻播种面积132.19万亩,比上年133.13万亩减少0.94万亩,同比下降0.71%;总产77.79万吨,比上年78.71万吨减少0.92万吨,同比下降1.17%;单产588公斤/亩,比上年591公斤/亩减少3公斤/亩,同比下降0.51%。晚稻播种面积0.63万亩,比上年0.53万亩增加0.1万亩,同比增长18.87%;总产0.29万吨,比上年0.25万吨增加0.04万吨,同比增长16%;单产465公斤/亩,比上年477公斤/亩减少12公斤/亩,同比下降2.52%。受干旱影响,水稻单产有所减少,但早稻和晚稻播种面积有所增加,秋粮生产总体形势和上年基本持平。
(二)生猪生产稳中有升。
全县生猪存栏45.45万头,较去年45.19万头增加0.26万头,同比增长0.58%。能繁殖母猪存栏4.65万头,较去年4.52万头增加0.13万头,同比增长2.88%。全年生猪出栏87.21万头,较去年87万头增加0.21万头,同比增长0.24%。
(三)渔业生产情况较好。
全县水产品产量19.82万吨,较去年19.12万吨增加0.7万吨,同比增长3.66%。全年淡水养殖面积(池塘养殖)22.46万亩,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年稻田养殖面积37.6万亩,较去年37.57万亩增加0.03万亩,同比增长0.0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资料涨价明显,种植生产成本上升。受国际形势影响,今年肥料等生产资料涨价幅度较大,复合肥料每吨上涨600元左右(40%含量去年平均2500元/吨左右,今年平均3100元/吨左右),涨幅24%;尿素每吨上涨800元左右(46%含量去年平均2200元/吨左右,今年平均3000元/吨左右),涨幅36%。种植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农民增收压力加大。
2.稻谷增产难度大。一是受肥料等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的影响,种植成本增加;二是稻谷价格不高,利润变薄;三是受天气干旱的影响,导致单产下降。上述三点使农民种植水稻意愿下降,改种其他作物。比如十里铺镇,有些村都改种利润较高的花卉苗木和草坪。
3.农业劳动力短缺且能力低,影响农业生产。因沙洋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多为老人,大部分劳动能力低,接受新技术、新事务的观念淡薄,造成全县农业提档升级进程缓慢、新技术应用水平停滞不前,农业生产效益有下降的风险。
4.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一方面精深加工农产品企业在全县的占比较小,规模化生产水平和效益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品牌市场影响力不强,好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体现出突出的价值,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5.农业现代化需要提高,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极端天气、病虫危害、市场价格仍是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三道关口”,且应对方式相对不足。虽然全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三、下阶段主要措施
1.认真落实农资补贴政策,加大农资市场监管。一是认真落实中央财政农资补贴政策,切实把中央农资补贴资金落实好;二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力度,确保农资价格相对稳定;三是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特别是在秋冬播期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农资销售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2.切实抓好秋粮水稻的生产。秋粮水稻是我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它的生产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要千方百计的增强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大对水稻种植生产资料的补贴,二是要积极扎实推进退林还耕退草还耕工作,守住耕地红线,增加水稻的种植面积。三是兴修水利设施,保证农田的灌溉,减少受天气影响造成的减产。四是要做好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丰产丰收。
3.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的振兴,要大力培养新型“有为”的农业人才,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农民。选拔能力“全面”的农村精英,加强对驻村干部、农业技术员、经济能人、退伍军人等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促其发挥优势特长,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4.深入开展“品牌强沙”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推进“农业+互联网+旅游+文化”新农业发展模式,全面启动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打造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争创地方品牌,支持品牌创建,加大农业品牌宣传,扩大我县农业品牌影响力,拉动农业效益。
5.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农业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农田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部门联动,做好各种环境灾害和病虫害疫情预警处置。加强市场管控,及时提供市场运行情况,指导农户科学种养,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