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县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0-05-07 10:34信息来源:县统计局 张红微

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县经济带来短暂严重冲击,主要经济指标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随着各行各业复工复产,预计一季度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会触底回升,经济逐步复苏呈现平稳健康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38.0%,降幅低于全市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1.2%;固定资产投资下降8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42.1%;财政总收入下降51.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57.3%,地方税收收入下降6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11.0%。

二、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

(一)农业生产受疫情影响较大。一季度,农业生产受疫情影响主要体现在畜禽、水产上。畜禽出栏大幅减少,生猪出栏9.21万头,同比减少59.4%;牛出栏8.48万头,同比减少12.6%;羊出栏0.41万只,同比减少55.7%;家禽出笼301.4万只,同比减少18.4%。水产品产量4.87万吨,同比减少39.3%。

(二)工业生产降幅收窄。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1.2%。3月当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8.0%,降幅较上月收窄35.6个百分点;3月工业用电量4593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7%,降幅较上月收窄89.7个百分点。全县23个行业大类中,除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外均同比下降,但降幅均较上月有不同程度收窄,降幅收窄幅度较大的是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较上月收窄38.6、28.4、44.7个百分点。

(三)投资受疫情影响明显。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1.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89.5%,其中,工业投资下降89.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5.2%。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3.2:44.9:51.9。2020年结转投资项目73个,较上年同期减少19个,其中亿元项目60个,较上年同期减少17个。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无新开工项目申报入库,佳悦POPP包装新材料二期、光大垃圾发电、农特国际商贸城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短时间内无法达到入库申报条件,投资增长缺乏项目支撑。

(四)商贸服务业受冲击巨大。一季度,全县限额以上餐饮收入下降60.3%,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下降33.5%,餐饮收入降幅高于商品零售降幅26.8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22.8%。疫情期间,全县177家营业限上商贸企业仅34家开店营业(13家超市、2家医药公司、10家酒店、8家社会加油站),且开店的营业企业受人工、防疫、运输、物价等成本上升,营业情况不太理想,利润率基本持平。1-2月,全县完成出口总额0.26亿元,同比下降74.5%。

(五)财政收入降幅较大。一季度,沙洋县完成财政总

收入19090万元,同比下降51.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35万元,同比下降5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8160万元,同比下降6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2.1%。

三、促进经济快速回稳的建议

目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短期内实体经济面临诸多困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难度较大,迫切需要通过释放积极政策信号,确保生产生活井然有序,有力有效分批次分层次科学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尽快实现农民增收企业达效,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增长的双胜利。

(一)加强帮扶促进复工复产。积极落实“扶企30条”和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针对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推动企业稳增长、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让政策快落地、企业真受惠。

(二)积极协调解决资金困难。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链压力大,如何在特殊时期维持资金链的良性循环成为企业生存关键。要指导企业加强自身资金统筹管理、开源节流,加大在银行信贷及其他融资渠道方面的支持力度,确保企业正常运营。

(三)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项目服务力度,推进农特国际商贸城、佳悦BOPP包装新材料二期等重大项目快开工、快入库,增加在库项目基数。围绕新基建,集中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加快项目申报审批,促进早落地、早开工,确保投资规模与总量同步增长。

(四)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一是要强化源头防控,加强蔬菜、肉蛋奶、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服务疫情防控大局。二是要抢抓农时,强化田间管理,保障粮食增产、恢复生猪生产。三是稳妥有序推进农民工返岗复工,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五)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建议各行业主管部门对重点行业运行态势进行实时监测,对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精准摸底,围绕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位次目标任务,对重点领域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搞好对接预警,对存在的短板提前抓好统筹调度,努力补齐弱势指标,稳住优势指标,抓住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帮助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抢占市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