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2015年沙洋县以建设“两江明珠、魅力水城”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1+5”城市空间结构为主体形态(即一主五镇,一主:沙洋主城区,五镇:马良、高阳、官垱、曾集、李市),以设施互联共享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功能分区、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抢抓“两带两路”和“鄂中城市群”等重大机遇,实施城市扩容提质、产业转型升级、交通通达、能源保障、智慧城市和生态保护“六大行动”。为促进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服务业呈现增长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势头。
一、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服务业比重增加,对GDP贡献加大。
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5.11亿元,比全年同期增长9.4%,服务业增幅高于GDP增幅0.4百分点,高出第一产业3.7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0.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去年同期31.7%提高到32.64%,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增大。服务业在沙洋经济社会中的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服务业吸纳就业容量扩大,比重持续上升。
随着服务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就业人员总量增多、比重进一步提高。2014年,沙洋县服务业从业人员达9.13万人,比2014年净增0.82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2.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2015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48955元/人,比2013年增加5052元。服务业在解决城镇劳动力就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传统行业稳步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传统服务业在服务业中仍占主导地位,传统行业稳步发展,新兴行业加快成长,经济效益快速提高。2015年,在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及其他盈利性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县服务业增速有所提高。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增势明显,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3%、11.2%、8.1%和12.6%,但交通运输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增长缓慢,分别仅增长3.3%、8.1%和8.6%。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扎实推进
(一)消费品市场稳中趋缓。
沙洋县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2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较2014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26.13亿元,同比增长19.3%,比全县平均水平快4.4个百分点。一是零售业贡献大。零售业是推动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力,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大。从单位数看:2015年,全县共有限上零售业单位共91家,占全部限上单位数的55.5%。从零售额看:2015年,限上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29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全县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65.7%。二是住餐行业稳步增长。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务接待、会议培训大量缩减,高端住宿餐饮市场逐渐转型。快捷住宿、大众餐饮消费活跃,农家乐、火锅店、特色餐饮等大众化餐饮市场看好,销售红火。2015年沙洋县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1.52亿元,同比增长15.4%,餐饮业营业额2.70亿元,同比增长18.6%。三是城镇市场增速快于乡村市场。2015年沙洋县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9.49亿元,同比增长22.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6.65亿元,同比增长3.2%,城镇市场比乡村市场快19.3个百分点。
(二)金融服务稳健发展。2015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9.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0%。
分机构看,农商行新增贷款最多,达到5.47亿元;其次为工行9229万元、邮储银行6845万元、农行6555万元、村镇银行6480万元、建行795万元;农发行、中行分别下降9405万元、1497万元。
分期限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余额21.42亿元,比年初增加5.85亿元,增幅27.31%;企业短期贷款同比下降9747万元。银行贷款更多投向了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升级,并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化同步”提供了支持。
从投向看,主要集中在农业、小微企业、基本建设和个人消费上。其中:农林牧渔贷款新增5.9亿元,企业贷款新增4.88亿元,基本建设贷款新增1.68亿元,个人消费贷款新增6708万元。
201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4.49亿元,比年初增长20.96亿元,增幅12.82%,同比多增1.0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新增18.64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88.93%,是存款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存款下降6448万元,延续了2014年的下滑态势,主要原因是企业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产品销售价格不断下滑,盈利空间收窄,货款回笼能力下降,企业运营资金链愈绷愈紧。从机构分布看,农商行、邮储银行、农行存款增长占据前三位,分别达到7.42亿、5.34亿元、5.06亿,三家银行新增存款占全县新增存款的95.6%。
(三)旅游经济态势良好。2015年沙洋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3.44亿元,接待游客人次273.45万人(其中入境游客2200人次),同期增长11.21%。油菜花是沙洋县以农业带动旅游发展的主要载体,县委、县政府围绕“金色沙洋”这一主题,大力挖掘油菜文化,发展油菜产业,打造油菜花景观。一是完善景区基础建设。2015年整合交通、农业、农发、旅游等项目资金7000多万元,加大对景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先后完成了人工湿地、温控大棚采摘园、景区环形公路、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工程,还种植了6.5万株向日葵、6亩油菜迷宫、3亩羊年图案和16.5亩油菜花瓣等图案。同时,引入市场主体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将核心景区的2000亩土地进行整体流转和市场运营,建设民俗一条街,提升景区市场竞争力。二是高标准规划张池村核心景区。积极向市旅游局争取10万元资金启动张池旅游特色村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邀请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组来沙踏勘,为优化沙洋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科学规划和准确定位,在张池观景台、张池农庄附近征地共26亩,种植树桩式红色月季花,和金色油菜花对比形成反串美,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三是开展“农家乐”培训及创业扶持活动。拨付省2014年农家乐创业扶持资金30万元,并接受省市相关部门对农家乐创业扶持资金落实情况的检查。聘请专家对张池周边农家乐餐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农家乐服务人员50多名。积极联系赞助商,准备制作红灯笼1000个、彩旗300面、彩带3000米,对联30幅,并对农家乐餐馆从业人员的服装(围裙、头巾等)进行统一,帮助扮靓景区,吸引游客。
(四)房地产市场持续走低。2015年,沙洋县房地产市场受经济下行和库存较大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明显减少,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价格则保持稳定,房地产业较好地发挥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城市面貌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2015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34亿元,同比下降28.7%,其中县城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3亿元,下降22.6%;乡镇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1亿元,下降15.3 %。
从房地产市场供给看,2015年全县共预售许可商品房面积16.69万平方米、1558套,同比分别下降62.6%、68.1%。其中县城区预售许可面积12.63万平方米、1265套,同比分别下降61.8%、59.2%;城区预售许可住宅面积9.97万平方米、903套,同比分别下降59.4%、61.8%,非住宅预售许可面积2.66万平方米、362套,同比分别下降68.7%、50.5%。乡镇预售许可面积4.06万平方米、293套,同比分别下降64.7%、83.6%;其中住宅面积3.38万平方米、208套,同比分别下降57.7%、73.6%,非住宅0.68万平方米、85套,同比分别下降80.7%、91.5%。
从房地产市场需求来看,2015年共销售商品房面积22.37万平方米,2414套,同比分别上升10.2%、21.6%。其中县城区销售商品房面积14.48万平方米、1367套,同比分别增长12.1%、12.6%;住宅销售面积12.49万平方米、1158套,同比分别增长15.2%、17.5%;非住宅销售面积1.99万平方米、209套,同比分别下降4.3%、8.7%。乡镇销售商品房面积7.89万平方米、1047套,同比分别上升6.9%、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92万平方米、481套,同比分别下降2%、3.6%;非住宅销售面积1.97万平方米、566套,同比分别上升47%、108.8%。2015年全县存量房(二手房)转移登记644宗,同比增长25%,成交面积7.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其中县城区共办理存量房转移登记358宗,同比增长7.5%,成交面积4.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乡镇2.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8%。
三、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服务业虽然得到了稳步发展,但与全省及周边兄弟县区相比,仍存在着速度不快、层次较低、比重偏小、支撑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一)总量不足、比重偏小。2015年沙洋县实现GDP230.05亿元,增长9.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11亿元,增长9.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6%,虽在全市仅次于东宝区,但与东宝区差距甚大,低13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企业的基本状况是“低、小、散、弱”,即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弱,缺乏具有带动区域性发展的规模企业。多数企业是自发投资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服务内容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等行业,较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包括现代中介咨询、物流、信息等较为落后。
(三)我县服务业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传统型、消费性服务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四)经营成本不断高企。当前用工成本、经营管理成本等企业经营成本正处于较快上升通道,经营成本上升过快已成为企业的主要发展障碍。行业竞争激烈、服务价格难以提高,部分行业市场价格甚至呈走低趋势。许多企业选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以降低经营成本或扩大业务量以量取胜。成本快速上升的同时,价格滞涨,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和生存空间。
(五)服务业人才匮乏。从当前情况来,沙洋服务业的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远不能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如果要推动服务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整体质量的提高,就要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随着全县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在进一步吸纳劳动者就业的同时,如何吸纳到胜任就业岗位的劳动者将成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四、对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2015年年底,沙洋县县政府与总投资500亿元的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沙洋县“三产融合”项目建设和运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知名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政府的资源整合模式、生态有机农业+智慧农业+特色文化的品牌构建模式、互联网+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模式、村级组织+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强村富民模式,重点建设“一云、三园、四带、六链、一百个示范区、两百个合作社”,助力广大农村走上“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将沙洋县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国家级三产融合示范县”,打造智慧沙洋美丽乡村。通过三产融合发展,带动沙洋县第三产业发展。
(二)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要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区)的发展经验,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打破存在的市场壁垒,进行投资体制改革,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要进一步发挥好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额度,对具有重大影响及带动示范作用的服务业重点项目进行贴息或补助。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职能进一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升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效率。
(三)加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在服务业快速发展阶段,要更加注重规模化对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更加注重新技术、新理念对服务业行业发展的激发效应,在新兴领域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示范和龙头引领作用。要以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租赁和商务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提升全县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