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创新转型、后发赶超”战略,牢牢树立“产业第一、投资第一、工业第一”理念,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两大抓手”,高位推进“两江明珠、魅力水城”建设,全县经济增长呈现“稳中向好”良好态势。预计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47亿元,可比增长8.8%。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较好。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强化运行调度,工业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11.7%。一是主导产业增长较快。全县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9.37亿元,同比增长8.94%,食品、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6.45%、7.55%、23.32%、16.04%。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亿元工业支撑明显,全县37家亿元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90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7.7%;园区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一区两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57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6.7%;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加快现有企业技改扩规、新上项目,引导熊兴化工新上技改扩规硫酸钾项目,秦江化工新上维生素E添加剂项目,弘港科技投资新建玻璃深加工项目,南洋荣升投资新建电动车项目,一批经济新增长点逐步呈现。四是成长工程顺利推进。围绕抓成长、扩规模,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净增规模企业9家,达到176家,共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50.77亿元,同比增长14%,工业企业后劲进一步提升。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将扩投资作为快增长的重要举措,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37亿元,同比增长17.7%。一是在建亿元项目增加。全县在建亿元以上项目60个,比去年同期57个增加3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有14个,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完成投资60.2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4%。二是第二产业投资带动明显。全县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1.24亿元,同比增长31.5%,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三是园区项目支撑增强。园区在建项目50个,比去年同期49个增加1个;完成投资45.07亿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5.4%,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四是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通过领导包联、项目秘书、问题清单、定期督办等形式,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全县一批重点项目进展较快,德和工业园、明达玻璃二期、年产3万吨节能铝、一窑七线高档玻璃制品等项目建成投产,金艺立水晶玻璃、双低油菜产业园、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及高级节能风管、湖北楚玉水产科技园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南洋荣升电动车、年产18000吨表面活性剂、奥格森医药中间体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五是项目建设后劲强。成功签约中岩卤水化工科技产业园、高速电动车、兴洋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园、三一重能10万千瓦风电、中岩国际商贸城等一批新兴项目、产业链节点项目,共引进市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144.5亿元,为我县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项目基础。
(三)农业经济稳中向好。大力推进“一高三新”,全力做好“一抗三保”,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经济稳中向好。一是“两夏”作物喜获丰收。夏粮、夏油实现“双增”,预计夏粮收获总产10.54万吨,同比增长5.9%;夏油收获总产11.43万吨,同比增长0.44%。二是畜牧水产快速发展。预计全县出栏(笼)生猪、牛、羊、家禽同比分别增长4.06%、11.11%、7.87%和3.23%,禽蛋、水产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67%、13.9%。三是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园区培植步伐加快,沙洋县农产品加工园区第五次荣获省委、省政府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农产品加工先进园区”称号,湖北奥星粮油集团、湖北洪森粮油集团公司被评为年度“四个一批”工程先进企业,全县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16.70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91.33亿元,同比增长8.3%。四是“四化同步”试点进展顺利。启动“3+X”社区建设,官垱高桥、卷桥新社区9月可交房,新社区市政工程已进入招投标程序。五是“绿满沙洋”“三万”活动等任务超额完成,全县完成造林4.2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10%,村村通客车覆盖率达到100%。
(四)财政金融商贸平稳运行。一是消费市场持续向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0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限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17亿元,同比增长29.1%;限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4亿元,同比增长16.2%。二是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政策性减税因素,积极培植新税源,狠抓税收征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3亿元,同比增长16.68%。三是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制定出台《沙洋县金融工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运用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暂行办法》,组建湖北盛银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整合财政资金和设立风险基金撬动银行融资支持企业发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6.6亿元,比年初增加1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6.04亿元,比年初增加3.5亿元。
(五)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一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预计实现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5812元,同比增长9.6%;预计实现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0848元,同比增长9.3%;二是就业形势稳定。大力实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增城镇就业386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07%以内。三是民生工程有序推进。扎实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实施孔家湾生态公园建设和西荆河南岸绿化带工程,完成津源大道分车带绿化工程,加速推进坚实路、平湖路、五洋路三期等十多条城区道路修建及改造,大力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枣潜高速征地拆迁已全面启动,施工单位和临建设施已到位,工程已即将启动建设,蒙华铁路已启动建设,沙洋对外交通将进一步优化便捷;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沙洋洪岭佳苑、汉上实验学校、职业高中等一批民生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呈回落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回落0.7个、4.2个、1.2个、2.1个百分点。与年度目标相比,预计我县上半年GDP仅能完成全年目标的29%,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完成了全年的38.2%、49%、41%,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较大。
(二)工业经济基础不牢。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虽然环比加快0.2个百分点,但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工业趋稳回升基础不牢。一方面,受市场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影响,部分企业销售难度加大,经营性增长大幅放缓。据统计,中空玻璃、日用玻璃、人造板、化学试剂等产品产量分别同比下降30.7%、11.8%、3.4%、3.6%。另一方面,企业转型压力较大。全县“四上”企业达到299家,但仍以传统工艺、粗放经营为主,自主创新能力欠缺,高新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还不够长,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三)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上半年,我县投资虽然同比增长17.7%,低于上年同期增幅4.2个百分点,投资持续增长后劲不足。一是项目总数有所减少。全县在建项目128个,同比减少27个,同比下降17.4%;新开工项目83个,同比减少24个,同比下降22.4%。二是项目到资率不高。全县共签约工业项目35个,总投资362.23亿元,实际到资59.02亿元,到资率仅为16.3%。三是部分项目进展缓慢。受市场因素及项目前期推进影响,部分项目建设缓慢,有的开而未建,有的时断时续,未达到时序建设进度。四是房地产投资放缓。房地产完成投资3.6亿元,同比下降7.7%,增速同比回落124.6个百分点,随着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国家刺激政策效应在我县仍有待观察。
三、下阶段工作措施及建议
下阶段,我们既要认真冷静地对待问题,防范风险,又要坚定信心,强化措施,主动作为,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工业经济,狠抓财源建设,全力以赴打好全年目标任务攻坚战。
(一)狠抓工作落实,着力稳增长。一是明确工作任务。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十二五”规划目标、年度计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度要求,对标对表,查缺补漏,明确责任,细化、硬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二是狠抓重大政策措施落地。全力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抓好省市促进工业跨越式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各项促改革、稳增长政策的落地。三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调度。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走势和国家政策预调微调,加强工业、投资等主要指标及用电、建安营业税等支撑指标的跟踪、分析、预测,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二)狠抓企业帮扶,着力促发展。一是深入开展“进企业解难题”活动。认真落实《县领导和相关单位包联重点项目任务分解和问题责任制的通知》精神,切实为企业解决各类等难题;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带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确保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重大项目尽快投产。二是破解要素瓶颈。深入实施金融工程,运用财政资金和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支持产业发展;继续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信贷投放。用足、用活官垱“四化同步”土地增减挂钩指标,积极争取省市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强化监地共建,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用地问题。与企业加强对接,常态化深入乡镇、村组开展招聘活动,为企业“一对一”、“点对点”招工,推进校企合作,强化技能培训,确保企业专业人才需求。三是引导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传统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企业加强技术、产品、管理创新,提升竞争力。围绕农产品加工、玻璃建材、精细化工和新能源“四大产业集群”提质增效,推动洪森集团向百亿企业迈进,支持凤池实业、楚玉食品、荆玻、丽阁铝业等企业发展壮大;用好技改、节能减排试点政策,加快欣胱生物、秦江医药等企业扩规增容、转型升级,引导南洋荣升、中域卓建等企业转化运用科技成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狠抓项目建设,着力扩投资。一是抓开工。强化专班服务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中岩国际商贸城、中岩卤水化工科技产业园、兴洋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项目启动建设。二是抓建设。狠抓项目服务和督办,着力提升项目建设率和竣工投产率,确保华堂家俱二期、年产3500万套水晶玻璃制品、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及高级节能风管、年产18000吨表面活性剂、湖北楚玉水产科技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达产达效。三是抓招商。继续推行“868”招商工作法,重点跟踪衔垃圾与生物质发电项目、循环产业示范园、世纪天源互联网+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力争签约一批、开工一批产业链节点项目和价值链高端项目。四是抓策划。抢抓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汉江生态经济带等战略机遇,立足沙洋特色和优势,进行专题研究、专班推进、专人负责,力争更多重大策划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笼子,力争全年争取政策资金25亿元以上,其中财政竞争性分配资金3亿元以上。
(四)狠抓税源培植,着力保增收。大力扶植重点工业项目和重点企业,对具有一定投资强度、纳税额度的新开工项目和新办企业给予产业基金扶持,最大限度地刺激投资和企业扩张,着力培育一批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支柱财源项目。跟踪“小进规”、“小进限”资料审核进度,加大“个转企”工作力度,培育一批新型财源、骨干税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县外企业到本地登记注册。加大对重点税源的跟踪管理,组织专班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检查清收;着重抓好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的税收征管,多方协调动态税源及机遇性税源;加强税收征管调度,将税收任务分解到每月,确保全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严格控制和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支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切实保障全县重点支出。